毛主席的座车进军博

  朋友,当你走进军事博物馆一楼兵器馆大厅,一辆乌黑锃亮的轿车立刻吸引住你的眼睛,那就是毛泽东主席建国后长期乘坐的苏制吉斯轿车。这辆车进军博,有着一段感人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条件所限,毛泽东一直没有专用轿车。延安时期,曾有位海外友人赠送给中共中央两部轿车,毛泽东当时也未要,而是送给指挥作战的朱德和年岁较大的谢觉哉、林伯渠等人使用。1949年3月,中央由西柏坡迁移北京时,毛泽东乘坐的是辆美式中吉普,车篷还被敌机扫射打了3个洞。当时没有那么强的文物意识,不久就派作它用,以后中央警卫团再找这辆车时就找不到了。在西苑机场检阅进城部队时,朱德同志想把自己的轿车让给主席用,毛泽东却风趣地说:“用我们缴获的战利品检阅部队不是更好吗!”据说,毛泽东乘美式吉普车检阅部队的照片,被苏共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看到了,于是指示苏联莫斯科汽车制造厂专门为中国领导人制造了“吉斯110”和“吉斯115”高级轿车。目前在军博展出的这辆车,就是斯大林同志指示生产的“吉斯110”轿车之一(一说是赠送,一说是购买)。

  这辆车长6米,宽1.9米,全重5吨,该车内部空间宽阔高大,正常乘坐4人。在前排座椅背后有可翻折开的座椅,打开后为3排座,正常乘坐6人。该车是领导人专用防弹车,车体、车底、轮胎均有防弹功能,玻璃全部采用加厚防弹玻璃,车门玻璃有10公分厚,采用液压式升降。车内前后座椅之间,设计有一道可升降玻璃,必要时可将前后空间分隔。该车内饰非常考究,红色的装饰板、地毯与绿色的座椅交相辉映,显得十分豪华。这部车目前仅行驶了1万多公里,保存完好。60年代初,因主席经常去杭州,因此国务院将此车调往杭州,由浙江省保管,每次主席到杭州,就乘坐这辆车。

点击看大图

  毛主席的座车

  1992年,军事博物馆筹办建军65周年展览,到国务院管理局征集文物,得知毛泽东主席轿车的信息,就马不停蹄照线索追踪,在浙江省公安厅找到此车。经国务院有关部门协调和征集人员的努力,浙江省公安厅同意将此车无偿捐赠军事博物馆。

  1992年7月25日,军事博物馆文物处处长陈宝仁、车管助理安志勇前往杭州,准备将毛主席乘坐的轿车开回北京。美丽的西子湖畔,风景秀丽,但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火,工作人员办理完各种手续,于7月27日下午1时起程。从杭州到上海200多公里,按正常行驶,有半天时间足够了。然而当工作人员在沉闷的车内(车内没有空调)驾驶汽车走了一段路程后,刚装满的65升汽油就用完了。附近没有加油站,只好停在路边等待救援。恰逢此时,迎面开来一辆军用卡车,看到情况,主动停车询问,当军博同志把情况说明后,这个一军一师教练车的司机,二话没说,就从自己车上抽出一桶油给加上,当军博同志提出付钱时,这位战士连连摆手说:“不要,不要,给毛主席的车加油是应该的,还要什么钱”。听着这新一代最可爱的人对毛主席深厚感情的肺腑之言,让工作人员非常感动。

  汽车冒着40度的高温继续前行,当走到桐乡县汽车站附近时,汽车又发生问题了,后轮胎漏气了。没办法,只好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找到桐乡车站站长请求帮助。站里听说是毛主席的车,从领导到工人都热情伸出援助之手。站长组织5、6名工人,放下手中的活,马上抢修。由于车轮胎年久,加之工具对不上口,又是双层内胎,十分难卸。他们就想方设法,用肥皂水往里灌,好不容易才卸下来。一看内胎也补不了,就赶紧找人跑到3里外的县城买内胎,几经折腾,花了5个小时,尽管大家满手油污,浑身是汗,但一句怨言都没有,当陈处长提出付修理费时,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修毛主席的车不要钱”。军博运车人员深深感受到人民群众对毛主席这种敬仰和热爱之情,激动地热泪盈眶。

  7月28日5时,汽车沿着沪杭公路向上海前进,当行驶到上海徐家汇永嘉路时,油料再次耗尽,车只好停在路中。此时正值上班高峰,马路上车来人往,川流不息,车在道路中间,十分显眼。工作人员只好就近找到上海仪表局测试中心办公室,请求帮助。他们一听说毛主席的车,呼啦出来十多个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员,齐心协力将车推到路边。后来才了解到,他们每人进工作间必须经过服装消毒和吹风,这样出来一推车,回去后又得重新消毒,但他们不怕麻烦,不讲条件,毫不迟疑地帮助解决困难,让人很是感动。鉴于汽车车况和回京参展任务,将汽车开回北京把握不大,稳妥的办法是用火车运输。于是陈处长找到总后上海物资局,请求协助铁路运输。他们听说毛主席的车要运往北京参加展览,从领导到工作人员都全力以赴,用最快速度报批计划、调度车皮,用最短时间组织吊装、装运,仅两天时间一切准备就绪,顺利启运,并派战士押运,分文不取。这一切的一切,再次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毛主席无比热爱的心情,毛主席永远和人民心连心,他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