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坚——川军22集团军
时间:2013-05-10 17:42:00
(以下内容由网友胡明涛供稿)
第二十二集团军1937年9月由川军邓锡侯部编组而成。首任集团军总司令为邓锡侯,下辖其兼任军长的第四十五军和孙震为军长的第四十一军,以及李家钰部。该集团军编组完毕后,徒步自四川至陕西宝鸡,后车运河南,渡过黄河进入山西,属第二战区指挥管辖,曾参加娘子关保卫战。1938年初,第二十二集团军奉令开赴山东,调归第五战区指挥管辖,徐州会战初期,在著名的滕县保卫战中,该集团军第四十一军第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师参谋长赵渭滨、第一二四师参谋长邹慕陶及第一二二师数千名官兵用窳败的武器抵抗进攻的日军,最后大部阵亡殉国,为尔后台儿庄大捷奠定了胜利的基础。后邓锡侯奉令调回四川,任川康绥靖主任,孙震继任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陈鼎勋任副总司令。该集团军曾参加随枣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豫西鄂北会战等战役,池峰城的第三十军、米文和的第六十九军都曾加入过该集团军的战斗序列。1944年起,原属第一战区的川军李家钰部第三十六集团军在豫中会战中损失惨重,李家钰阵亡后该部被取消集团军番号,其基本部队第四十七军经恢复补充后,在军长李宗昉率领下加入第二十二集团军战斗序列。自此,第二十二集团军一直指挥管辖陈鼎勋的第四十五军、曾元的第四十一军和李宗昉的第四十七军。
22集团军总部徽章,1939年用,编号236
二十二集团军系遵照蒋介石命令,以四十一、四十五、四十七三个军编组而成。集团军所辖各军从19379月初旬开始,遵照蒋介石的命令先后出发,开赴河南郑州集结待命。
第四十一军(欠一二三师——师部及三六六旅留驻绵阳,三六九旅留驻陕南西乡)由原来的驻区绵阳、广元一带出发;第四十五军(欠一二六师、独立17、18两旅——留川)由原来的驻区成都附近出品第四十七军由原来的驻区西昌一带出发。
当时各军的武器装备简劣。所有步枪十之八为川造,十分之二为汉造,更因使用巳久,质最太差,以致大部不堪使用。至于轻重机枪,其数甚微,每师多则十余铤,少则数挺而巳。大炮方面每师除数门追击炮外,山、野炮一门都没有。其时虽巳秋风萧瑟,但士兵每人仅有租布单衣两套(短裤)、绑腿一双、单被一条、小单席一张、草鞋两双、斗笠一顶而巳。
41军123师徽章,1939年上半年用,编号323
在教育训练方面,四十一、四十五两军的部队在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以至一九四五年八月,或就战场现地,或利用战后休整时期,采取机动方式从事训练。国民党军委会曾在一九四三年派美国顾问柯立芝上校及一上尉军官前来集团军总部专负训练之责,将四十一军集中在樊城附近,由其负责训练两个月之久。关于干部训练,四十一、四十五两军经常设有干部训练班,主要是抽调行伍出身的初级军官与军士加以三个月的短期教育。四十一军曾招考过高小及初中学生予以一年时间的养成教育。此外又从部队中选送高、中、初各级军官,送到陆军大学、高等效育班、参谋班、游干班、步兵学校、工兵学校、中央军官学校第八分校、第五战区所办的作战人员训练班以及军医、军需等校受训。
第22集团军41军干训班第八期学生队受训纪念章,编号41
1939年第22集团军兵站分监部徽章,编号115
在八年抗战中,300万川军出川抗战,伤亡64万,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冠!
李作文墓碑,碑上刻“正气长存 陆军第六十九军修械所二等技工李作文之墓。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7月7日立”
发表评论
- 条评论
- |
- 人参与